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接納自我 關注內心價值

在我們的文化中,堅持和爭取意味著努力上進,總是受到褒揚,而放棄則常常被視為消極和懦弱,是批判的對象。然而事實上,放棄並不只有負面意義。不僅如此,我們甚至可以說,懂得放棄與知道爭取同樣重要。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人是有限的個體,時間有限,精力有限,能力也有限。而同時,人的慾望可以說是無限的。以有限應對無限,自然存在取捨。某種意義上,堅持與放棄就是一片樹葉的兩面。我們努力堅持一些東西,就意味著放棄了用這部分時間和精力去做另一些事情;或者說,正是因為在細枝末節上的放棄,我們才能夠保證把真正想堅持的東西做得更好。因此我們並不應該詬病放棄本身,關鍵在於清楚哪些東西應該堅持,哪些可以放棄。
  
  評價的標準當然因人而異,然而其中也有一些共同的原則可以參考。
  
  我們應該放棄對彌補自身短處的過分在乎。我們身上的短處其實也是個人獨特性的一部分,如果不會影響到他人,那就無傷大雅,不用過分關注。而且事實上,要使得短處變成長處,做起來非常痛苦和困難,而且所取得的成效遠比揚長避短要差得多。就好像將「鐵杵磨成針」不如去找一根針,而讓鐵杵發揮鐵杵的功用一樣。
  
  對彌補短處的過分在乎常常意味著自卑和對自己的不接納,因此需要靠消滅自己與他人的差異來取得他人的接受和認同。曉楠努力練習普通話的背後就是這種情況。曉楠需要的並不是一紙普通話證書,而是別人接受她,認可她,不嘲笑她。當她終於擁有了良好的人際關係,在工作中證明了自己之後,普通話是不是那麼好就變得不重要了。曉楠對考普通話證書的放棄,意味著她的自我接納更進了一步,認識到短處的存在並不影響她自身的價值,而這正是成長和成熟的體現。
  
  我們也應該放棄對完美的苛求。希望所有事物都盡善盡美的願望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因此過分渴求完美常常會使自己陷入憂鬱、焦慮、後悔等負面情緒中。王丹為了湊齊喜愛的思想家叢書瘋狂尋求和追逐,但這個過程「除了滿身的疲憊和滿眼的失落」,什麼也沒能得到。放棄完美主義,意味著能讓自己活得輕鬆一點,收穫新的體驗和可能性。比如王丹將書賣出之後,就有機會在新的藏書搜尋上獲得她要的圓滿感。
  
  我們還應該放棄外在的、為了活給他人看而進行的爭取,避免讓外界的價值蒙蔽了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
  
  我們常常會花很多時間和精力讓自己符合社會、環境和別人的價值觀,讓自己在別人眼中看起來很光鮮,但外在的東西不等於真實的需要,它的實現不一定總能帶來快樂。比如莎莉一直追求優秀,把自己定位在優秀。當然她確實足夠優秀,也得到了別人的認可,並且從這種認可中得到了快樂。但是多少優秀才足夠呢?是不是只有這種快樂才重要呢?為一些「優秀」的名頭錯失大學中的其他體驗是不是都值得呢?放棄用外在事物證明自己,才能更接近自己真實的需要。正如莎莉一時衝動的放棄使得她可以和朋友們一起過完最後的時光,而這顯然是她現在真正想要的。
  
  所以放棄並不是無疾而終的消散,也是新的開始,它意味著得到。甚至可以說,放棄也需要智慧,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做到。我們常常借助一些重要的時間點來幫助自己放棄,比如一個人生階段的結束常常產生儀式感,人會借此機會清理過去展望將來,由此作出放棄的決定,正如三位同學都在畢業這個階段放棄了四年來都沒法放棄的東西。
  
  但是改變不一定只能在這樣的時候發生,平時多關注自己,傾聽內心的聲音,可以幫助我們時時行進在恰當的「取捨」軌道上。我們的夢、行為、身體感受都可以是通往內心的途徑。如果努力想爭取的事情事到臨頭卻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阻礙自己去完成,那很可能意味著這件事並不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就像曉楠無數次失約普通話水平考試那樣。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