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葉檀:封殺高盛不如起訴高盛

無論最後是否受到法律的懲處,高盛的道德操守業已受到嚴重質疑。國內有投資者呼籲,取消高盛的農行主要承銷商決定。這是意圖封殺高盛,這將使中國落入「義和團」的氛圍之中,中國需要金融,更需要金融規則,封殺高盛不如起訴高盛。

高盛的金融帝國來自於信用與技術,但最後卻為厚利所惑,親手摧毀了信用。泡沫經濟成全了高盛,也摧毀了高盛。相比在國際市場,高盛對中國公司的行為更加惡劣,或者說更加精明。2010年,高盛旗下全資子公司GSPharma持有創下A股最高發行價的海普瑞4500萬股,以148元的發行價計算,高盛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將浮盈65.89億元。

2007年,西部礦業上市,業績每股0.81元,股價最高68.50元。高盛以9615萬元人民幣的投資,上市後套現70億元,套現時高盛鼓吹大藍籌。兩年後,西部礦業業績只有每股0.02元。

作為策略投資者,高盛於2006年4月28日入股工行,以25.822億美元的總價認購164.76億股工行股份以來,4年獲利近120億美元,增4.65倍。根據當時簽署的協議,高盛持有50%股權於今年4月28日解禁,剩餘的50%將在今年10月20日解禁。如果市場傳聞屬實,高盛在28日以後將出售15%到20%的工行股份,那麼,高盛將套現10億美元。

高盛進入中國始於1994年,在北京和上海分別開設代表處,正式進駐中國市場。在以後的十幾年裡,高盛在幫助中資公司海外股票發售中,一直佔據領導地位,中國電信(現中國移動)、中石油、中國銀行(香港)、交通銀行、中國銀行香港上市等的背後都有它的身影。到現在,高盛在亞洲的收入一半以上來自中國。

不僅如此,高盛還曲線主導雙匯高管MBO交易,雙匯遲遲不向公眾投資者如實披露。2006年4月的交易,直到2009年11月,國外媒體爆出「高盛集團已經同意以1.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所持有的雙彙集團50%的股權,並於上周同鼎暉投資簽署了出售協議。這一交易將套現約1.5億美元。高盛計劃很快將再次出售所持雙彙集團的股權,將其在雙彙集團的持股比例降至5%」後,雙匯發展才在2009年的最後一天發佈公告承認了此事。高盛還是雨潤的外資股東,在中國豬肉產業鏈中佔據重要地位。

更惡劣的是導致巨虧的中航油事件中,高盛所起的作用讓人痛恨。美國康奈爾大學金融學教授黃明,曾經作為中航油(新加坡)事後聘請的衍生產品專家顧問,對中航油與高盛之間的合同與交流內容進行了詳細分析,得出的專業結論是,高盛在與中航油(新加坡)的交易過程中涉及的問題要遠比在本土的問題嚴重得多。2004年底,中航油(新加坡)在與高盛的複雜衍生產品交易中巨虧40多億元。

高盛在中國有著寬廣的人脈,他們屢獲特殊待遇。2004年,高盛通過收購中國政府銀行不良資產、合作證券公司等業務,順利地獲得了進入中國市場所需的各項政策支持和資源。同年12月2日,高盛宣佈高盛高華成立,被譽為是高盛拓展中國業務的里程碑。

高盛是國際投行在中國盈利的「傑出代表」。讓人鬱悶的是,高盛賺了大錢,我們還得感謝高盛。如某些人士所辯解的,如果不是高盛這些國際投行的「革命友情」,國際投資者不會認可中國的金融機構,工行等無法在海外上市,中國的金融改革就不會成功。作為對高盛國際地位的認可,中國農行H股的承銷商又選擇了高盛。

對於國際投行的上述行為,我們在扼腕之餘,卻有數個不解。

西部礦業國內上市,正值資源股高峰,為何要引入洋和尚唸經?西部礦業因此變成國際化企業了嗎?沒有。收穫是前美國財長保爾森訪華時去了西部。

中國人好面子。據高盛有關人士透露,時任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總裁(現為中國工商銀行行長)的楊凱生正在美國訪問,所有的人都不願見中國來客,唯有保爾森請他到高盛總部會面。這顯然讓人畢生難忘。

我們不可能封殺高盛,也不可能封殺所有的國際投行,但中國可以通過法律保護國民的利益。中航油事件時,有學者曾經建議起訴高盛旗下公司,最後未果;雙匯信息披露不實,有律師請求監管層出具意見,最後訴諸法律,同樣不了了之。

雖然高盛在美國國內受到討伐,但高盛還不敢把複雜的金融衍生品出售給個人,這是出於對法律的忌憚,而高盛對中國企業屢屢出手,卻仍被捧為座上賓。法律是否受到尊重,這就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不要封殺高盛,要約束高盛;不要盡信國際投行,要相信中國的內生市場力量。
返回列表